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生态脆弱区有了新希望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6-05 浏览量: 290

近日,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携手陕西理工大学科研技术人员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三团甘泉镇,开展30万亩植树造林项目的第一轮6000亩飞播实验,为30余吨“树种球”找到了“家”。

种一棵树需要多久,育一片林又需要多久,更何况是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滩……近日,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携手陕西理工大学科研技术人员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三团甘泉镇,开展30万亩植树造林项目的第一轮6000亩飞播实验,为30余吨“树种球”找到了“家”。

生态脆弱区有了新希望

近年来,为有效改善戈壁滩的植被密度,增强防风固沙能力,师市大力推进绿化工作。目前,在三团甘泉镇辖区森林覆盖率已超过40%,但仍有15.87万亩的沙地和盐碱地,是师市生态攻坚目标之一。而此次飞播新技术实施规模化造林,为三团甘泉镇生态脆弱区及植被稀少区带来了新希望。

据了解,此次30万亩植树造林项目,建设期总投资约1.35亿元,总面积30万亩。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乔木、灌木、草相结合的30万亩规模(一期)绿色生态屏障,植被覆盖率将大幅提高。

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欣鹏说:“这次试验,公司在‘树种球’制作到飞播模式的选择等方面在国内都是第一次尝试。”

此次试验面积为6000亩,采用的“树种球”主要是由胡杨、红柳、白榆和刺槐种子混合构成。

为适应新疆干旱少雨缺水的自然环境,提高种子成活率,“树种球”全部使用红土、椰糠、有机质土壤等进行包衣处理,制成直径5cm、厚3cm、重量约50-55g的种球。红土可为种子提供较好的土质环境,椰糠具有蓄水保水功能,遇到下雨可快速吸水并锁住水分,为种球内种子萌发提供有利条件。

生态建设质量实现新飞跃

飞播实验作业由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进行操作,该公司致力于人工造林、苗木培育、林业治理、造林技术研发和推广等绿色化项目建设及投资,飞播技术全国领先。本次试验周期结束后,该公司将立刻启动三团甘泉镇约30万亩的国家二级公益林建设。在未来3至5年内,该公司计划在整个南疆地区完成100万亩的飞播造林。

一直以来,三团甘泉镇在植树造林方面不懈努力,先后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塔河”流域退化林修复等项目,不断深挖内在潜力,发掘节水绿化新办法。

三团甘泉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罗立新说:“在保护生态方面,我们在戈壁滩上架设滴灌带,利用滴水灌溉达到节水效果,目前红柳、胡杨树等长势良好,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今年我们又和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在我团进行飞播造林,一旦取得成效, 那么三团甘泉镇生态建设将会有质的飞跃。”

造林绿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近年来,师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而这次飞播造林就是通过增加森林覆盖率及植被密度来实现防风固沙作业,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实施。

实施‘双碳’目标贡献新力量

在飞播现场,一台载有800kg“树种球”的固定翼飞机,将“树种球”撒向了戈壁滩,如“天女散花”般为这片大地带来绿色希望。据推测,每亩地播撒“树种球”约150个,160亩沙地只需30秒左右就可以完成播撒作业。

“树种球”处理技术是由陕西理工大学提供,他们主要负责造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未来幼苗生长监测、病虫害防治以及成林后生态、经济效益的评价等工作。当日,该大学林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曾海涛博士也来到现场。

曾海涛博士说:“种一棵树,一年能够固碳5-10公斤。采取飞播造林技术,为一师阿拉尔市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三团甘泉镇通过飞播造林,大幅度降低了人工造林的成本。针对塔里木盆地北缘风沙化较严重问题,飞播造林技术的普及正为国家的生态事业作出贡献。

“在成林之后,公司希望通过发展‘林业碳汇’为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这方面的收入将继续用来扩大周边地区植树面积,持续在全疆地区进行飞播植树造林工作。”王欣鹏说。(素材来源: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融媒体中心|作者:孙杰 巴音孟克)